“新”出发!从毛乌素到跨越天山的双向奔赴
12月16日,吉尔吉斯斯坦当地时间下午3时,在吉国首都比什凯克玛拉斯机场,中亚能源迎来了25名从东鑫垣公司加入中大石油海外项目的陕煤“奋进者”。这是两户兄弟企业面对面、心连心、手拉手深化人才交流合作的剪影。
以心迎“新”广纳才
中亚能源作为陕煤集团积极践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投资布局中亚地区的窗口和平台,目前已有700余名中吉员工扎根吉尔吉斯斯坦中大石油海外项目一线工作。诚如中亚能源主要负责人所言,“走出去发展15年,人才是基石是第一生产力,我们要破解人才短缺瓶颈,厚植人才成长沃土,才能推动海外项目再创辉煌”。
为激活海外人才队伍这池“活水”,中亚能源积极与中吉各大院校、陕煤兄弟企业、同行企业搭建合作平台。从停产四年核心人才大量流失、重启检修需兄弟单位技术支援,试生产期间仅够艰难维持“全员每周七天、日夜两班倒”工作模式,到3月份广开门路招聘专业技术人才60余名,4月份与多所高校深化校企合作,实施“请教入企,引师入厂”,5月份筹建吉国现场培训中心,10月份与河石大联办中吉石油化工学院、中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,最大程度实现用工本土化……中亚能源重搭海外三支队伍,实施人才强企和本土化战略一直在路上。
为稳定和发展海外人才队伍,吸引更多行业技术人才加入海外项目,注入新鲜血液,中亚能源与东鑫垣公司就人才合作展开深入交流,获得了东鑫垣公司领导及员工的高度认可,目前已有25名职工顺利通过面试,成功加入中亚能源中大石油海外项目,他们中有专业技术人员、共产党员、青年员工,还有比肩同行的夫妻。
向“新”而行再奋斗
项目重启以来,中亚能源把人尽其才、发挥优势作为核心,对干部和人才队伍进行了一次“大洗牌”和“重塑身”,重搭海外团队,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,让专业人干专业事,给足人才竞技舞台,广开门路引育用留,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优秀人才加入进来,比肩奋斗在“一带一路”海外项目一线。
“能有幸加入海外项目,换个赛道再出发,传承丝路精神我很自豪,我也坚信无论选择何种职业道路,只要热爱并投入其中,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成就。”
换道不换志。张某是关中人,大学毕业后在韩城一家煤矿上班,酷爱钻研技术,十年前他主动选择放弃舒适环境,转战陕北加入北移大队伍。此次得知中亚能源和东鑫垣公司开展人才合作,作为技术骨干的他,坚定选择投身海外事业。
从关中到陕北,从陕北到中亚,时光悄然流逝,新的故事开始书写,这批胸怀陕煤发展大局的“奋进者”积极响应“走出去”战略号召,踊跃投身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他们是当代“丝路精神”的开拓者,是陕煤“北移精神”的传承者,更是“奋进者”文化的躬身践行者。
用心暖“新”一家亲
心走近了,跨越山海即咫尺。25名来自兄弟单位的“奋进者”,经过5个小时的飞行,从毛乌素跨越到天山南麓到达中大石油海外项目现场。为了更好地帮助这批特殊的“新”员工快速适应海外环境、进入工作角色,中亚能源通过见面会、岗前培训、谈心谈话等一系列暖心举措迎接他们的到来。
“公司已根据海外实际,制订了全面的培训方案。内容涵盖当地法律法规和风土人情、企业管理制度、安全生产政策、生产工艺技术、后勤保障体系等。”海外培训负责人介绍到。培训期间,组织参观了公司文化阅览室、文体活动中心等,带领大家熟悉了解健身、运动场地,在工作闲暇之余丰富海外业余生活。
“以为在国外饭菜会不合口味,没想到还能吃到家乡的特色菜,真是太惊喜了……”“物资采购很方便,不仅有中国超市,公司每周还会定期发往周边市场的通行车。”伴随着培训学习和体验海外生活,大家也体会到了中大石油对每一名职工“家人”一般的关心、关爱和关怀。(韩咏玲 陈田田)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