筑牢安全防线 建“零伤害”工程
为进一步提升海外项目本质安全水平,构建覆盖全员、全过程、全作业场景的风险防控体系,中亚能源聚焦“零伤害”目标,围绕高危作业规范化治理全面推进“保命条款”制度建设,以问题为导向、以对标为突破,系统谋划、精准发力,通过对标先进编制手册、中吉员工深度宣贯、考核机制同步推进等多项举措,推动安全管理从理念引领走向落地执行,安全治理能力实现跃升。
对标立规
安全环保部广泛调研国内标杆企业,深入学习金川集团、北元化工等单位在高风险作业管控方面的先进经验,重点借鉴其将高危作业风险转化为可执行操作规范的“保命条款”做法。结合公司实际,组织编制18项覆盖动火、有限空间、高处作业等高风险场景的“保命条款”,如明确“油气管道检修必须做到不泄压、不检测、无监护不作业”,将以往抽象的安全要求转化为一线员工听得懂、记得住、做得到的硬性规范。在此基础上,还开发编印了中俄双语“保命条款”口袋手册和电子手册,实现条款可查、知识随身、操作有据,为公司中吉员工统一行为标准提供了有力抓手。
双语落地
为推动“保命条款”真正落地见效,公司围绕“培训+宣贯+执法”同步发力。手册印发至各车间班组,配套开展双语学习交流,切实打通中吉员工理解和执行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安全环保部组织开展专项培训和全员讲解,确保每一条保命条款都能入脑入心。采取“四不两直”方式对动火作业、受限空间作业等重点环节进行突击检查,聚焦作业票证填写、气体检测记录等关键点位,2025年各类违章行为同比明显下降。通过制度传导压力、行动推动落实,全员安全红线意识显著增强。
严考促行
为进一步检验执行成效,公司将“保命条款”纳入现场巡查随查随考范围。每轮检查随机抽取员工进行中俄双语闭卷测试,不合格者必须参加复训,并被列入“安全观察名单”由安全环保部部长约谈提醒。考试结果与班组绩效考核挂钩,连续两次不合格的个人和班组将取消“安全红旗”评选资格;相反,对连续月度考核优秀的班组,则授予“安全先进班组”流动红旗予以激励。一年多来,这一制度化、刚性化、精细化的“考核+奖惩”体系切实推动员工从“要我安全”向“我要安全”转变,实现了事故隐患的源头防控和动态治理。(赵上墒)